第一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部分(第2页)

第二章 耶稣会挺进中国(8)

米勒出生于格瑞芬哈根(Greifenhagen),先在格拉夫瓦尔德(Greifswald)及罗斯铎克(Rostock)学习路德派神学理论及东方语言。他原是以神学和语言学立身的。他的神学才能我们无从判定,但在语言学方面,确有异常禀赋。除了自己的母语及拉丁语外,他精通*语,通晓土耳其语、波斯语、叙利亚语,并略通古代西亚的通用语阿拉米亚语(Aramaic)、巴勒斯坦地区的撒玛利亚语(Samaritan)、古埃及的科普特语(Coptic)、亚美尼亚语、俄语、匈牙利语及现代希腊语。他在莱顿(Leiden)继续其学业时,首度接触到了中文,对象形文字的迷恋,因此而愈发强烈了。

1667年,米勒三十七岁时,当时柏林公国的统治者斐特烈威廉(Friedrick Wilhelm)听到他的名声,便请他去担任著名的莱比锡尼古拉大教堂的教长,同时负责管理自己图书馆中的东方图书。斐特烈威廉史上称“大选帝侯”(The Great Elector),有做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要将柏林建成一座健全而完美的城市。他对米勒期冀甚殷,交待了许多任务,其中一项,是让他遍查馆藏的中国古籍,看在基督过世那天,中国有无日蚀的记载。估计米勒是一无所获,因为并无记录显示他查到了相关的记载。

在柏林期间,米勒笔耕不辍,叠有著作问世,包括其名著《中国帝王录》(Basilicon Sinese; Berlin; 1674)、《中华帝国观察》等,并编撰了米勒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名震当时的荷兰语言学家维特森(Nicolaes Witsen)在其著作中,便曾大量引用米勒的研究。与此同时,因维特森常去东方旅行,斐特烈威廉便假他之手,大量收罗中文书籍。此外,当时巴达维亚的有钱名医克莱耶(Andreas Cleyer; 1634~1698)也贡献出许多中文书籍,终于使斐特烈威廉图书馆的中文藏书,达到当时全欧最多,也使米勒的研究,有丰富资料作底。

其实,米勒除*语外,对其他东方语言充其量是半通,却倾注了毕生心血。他对汉语等象形文字尤其执著,以致有走火入魔之嫌。1667年11月,即他到达柏林的当年,他便发表文章,声称自己找到了“中文之钥”(Cl*is Sinica)。任何人根据这把“钥匙”,便可轻松读懂汉语,以至德国大学者莱布尼茨(Georg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读到后,也为之心动,连续写信向他求教。“中文之钥”的发明,使米勒在欧洲名声大震,也从此被讥为“骗子”,一直困扰他的余生。当时,欧洲已经历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无数传教士、商人、军人和探险家循海路到过中国,许多人经长期浸淫,中文根底深厚,尤以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士为最。他们遍读经史子集,能以中文著书立说,阐明科学及宗教问题。而晚于他们数十年的米勒,终其一生都未曾踏足中国半步。他的一点中文知识,全靠闭门摸索自学,却大张旗鼓发明“中文之钥”,遭有识者诟病,不足为奇。

1685年,米勒因与斐氏存有神学理论分歧,离开了柏林公国。他被责为异端,到处遭受冷眼。而他有关“中文之钥”的著作,也无人愿意资助出版。他的晚年内心充满怨毒,死前,将手稿付之一炬。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

《中华帝国观察》(Andreas Müellerus; Hebdomas Observationum de rebus Sinicis。 Coloniae Brandenburgicae & Berlin: Georgl Schultzl & Rungiana;1674)

本书是米勒的文集,拉丁文,上下两册合一,1674年于柏林出版第一版。米勒的研究并无新意,基本上是翻炒前人成果。书中内容包括中国的编年史、《圣经》中有关中国的描述、其后的文学作品中有关中国的描述、门多萨著作中的中国历代帝王列表、有关人参及其他植物的记录、马可·波罗在中国的经过、耶稣会的中文圣歌(含乐谱及拉丁文翻译)、有关景教碑的评注等。

市场实例

本书展示的一册《中华帝国观察》,目前在美国华盛顿州一家古旧书店出售,标价2,750美元。该书为1674年柏林第一版,八开本,精装,品相完好,封面为大理石纹硬纸板。

第三章 中英首次官方接触(1)

马戛尔尼之行与涉华著作的大丰收

十八世纪末,英国与中国已有一定数量的贸易往来,但局限在广州一地,又受中国官府严格限制,历经摩擦,难成气候。英帝国当时为西方第一强国,如日中天,以工商业为立国之本,对国际贸易依赖极强,迫切需要扩大对华贸易,形成新市场和原料来源地。但中国官府视英商为患,一贯限制,终于使英国忍无可忍。英方认为,英国商人无法在中国打开局面,是因为中国皇帝偏听地方官员一面之词,至少是不悉实情,才导致英商处处遭为难。为打破这种僵局,英王乔治三世的政府决定,趁乾隆皇帝寿辰之际,以祝寿为名,派出使团,直接向中国皇帝面陈实情,并同清政府谈判,以改善两国贸易,进而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于是便有了马戛尔尼勋爵率团出使中国的壮举。

该使团以马戛尔尼为大使(Embassidor),斯当东为公使(Minister),中国一般称其为正使与副使。马戛尔尼(1737…1806)出生于爱尔兰,毕业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1764年,他任遣俄罗斯特使,驻彼得堡三年,回国后任议员。1769年,他回到爱尔兰,任首席行政长官,离任时,被授予爵士头衔。1775年,他任加勒比海群岛总督,1776年,他被爱尔兰贵族院封为爱尔兰男爵。1780年,任孟加拉总督。后来,他对印度总督一职拒而不受,于1786年返英。1792年,他被爱尔兰贵族院封为爱尔兰伯爵,同年被委派大英帝国首任赴华使节。1795年,他被英国贵族院封为英国男爵;1796年,任好望角总督,直至因病于1798年辞职。他于1806年病死英国。

马戛尔尼赴华使团的阵容庞大无比,包括了外交官、青年贵族、学者、医师、画家、乐师、技师、士兵、仆役和水手,近七百人。一团人分乘五艘大船,浩浩荡荡,经过十个月航行,于1739年7月到达天津大沽口外,并于9月14日在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皇帝。

马戛尔尼出使中国一事,已成世界历史的热门话题,国内外著述浩繁,不复赘述。本书探讨的对象,只是当前市面留存的随团人员著作的珍本。马戛尔尼的使团里人才济济,因此著作甚丰,其中有使团副使斯当东所著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正使跟班安尼尔斯·安德逊的《英使来华记》(经记者孔博整理)、卫兵霍姆斯的日记、随团画师亚历山大的日记、斯当东家庭教师赫托南的日记。时隔许久后,又出版了随团天文学家丁维提所著的纪实及正使秘书约翰·巴罗的《中国旅行记》。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前,西方对中华的描写太富理想主义色彩,大多是不切实际的美言。至今仍有中国人引用当时西方的虚幻辞藻,来证明中国之发达。而使团的全面考察,将这层虚幻面纱无情捅破了。

使团成员的著作中,安德逊的《英使来华记》算是最“亲华”的一本。它的代笔者孔博为迎合读者,挖空心思描绘一幅中国美景。但笔端触及目睹的事实时,仍暴露了乾隆“盛世”的真相。比如,书中写道,英国人因船上的肉已发臭,便扔进海里,没想却被中国人捞了起来,吃的津津有味,可见中国物质之贫乏。另一处援引一位英国人的评论说,中国人“对陈规陋习顶礼膜拜”,“对机械工艺一无所知”,使得“造船技术不发达”。书中还写到中国兵士以鞭子开道,中国人做饭环境肮脏,见到外国人便哄堂大笑,所有这些,都令人极反感。

赫托南(Huettner; J。 C。)的书,则揭露中国人全然不懂制革技术,不会远洋航行,游船缺乏“舒适设备”,建筑虽然远看富丽堂皇,近看却粗糙不堪,镀金不匀。

第三章 中英首次官方接触(2)

至于卫兵霍姆斯(Samuel Holmes)的日记,则更直截了当。他写到,中国民众见英舰鸣放臼炮时,吓得魂飞魄散,不禁怀疑中国到底是不是火药的发明国。他还写到,中国人虽然恭敬有加,却限制访客的自由,不让你在城里走出一步。中国人难以想象的多疑,又非常之无知,“中国人无法相信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别的民族

热门小说推荐
魔师逆天

魔师逆天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娘,借个火(师娘,别玩火)

师父死了,留下美艳师娘,一堆的人打主意,李福根要怎么才能保住师娘呢?...

超凡世界

超凡世界

地球少年江云卷入了一个神秘的超凡世界之中,获得了超凡之力,并且开始在地球以及一个个超凡世界,开启了自己追逐巅峰的超凡旅程。(ps已经完本异世之虫族无敌神卡神魔系统神魔无双机械神皇)...

神印王座

神印王座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

圣堂

圣堂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个小千世界狂热迷恋修行的少年获得大千世界半神的神格,人生从这一刻改变,跳出法则之外,逆天顺天,尽在掌握!...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我的极品老婆们(都市特种兵)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