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党—国精英(9)
什么是苏联体制
苏联实行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还是某种其他的东西?许多年来,这一问题引发了许多争论,产生了无数的文献。当然,至少在戈尔巴乔夫之前,苏联领导层及其拥护者总是声称,这一制度不管如何不完善,总是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的体现。他们认为,苏联是工人的国家,共产党只不过是工人阶级的代表,负责解释和执行工人阶级的意愿。他们把国家财产看成是人民的财产,把经济计划看成是人民处理经济事务的手段。
这种观点与苏联的现实相冲突。显然,不管是工人阶级,还是苏联人民,总体上并没有掌握苏联体制。权力滞留于党—国制度的最高层。从拟订经济计划,直到做个人生意,工人们都无权制定涉及该制度应如何运行的经济决策。
苏联体制和资本主义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它在表面上和资本主义一样,工人从事生产性劳动,他们像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一样,也挣工资。但是,资本主义的许多典型特征,特别是单个资本所有者之间在市场上竞相出售产品的竞争,在苏联体制中是完全不存在的。资本主义的效率和动力,恰恰来自这种竞争,但正如上述,这在苏联体制中只是一个更为消极的因素。虽然苏联体制带来了高速度的资本积累,但这应归功于来自上层的政治命令,而非竞争的压力。
理解苏联体制的最好方式,是把它理解为一种混合的制度,它具有许多社会主义因素,但也有许多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国家社会主义”一词,也许最能把握其精髓,因为国家的角色和本质,代表了苏联体制最重要的非社会主义特征。
尽管存在工人阶级在苏联体制中并没有真正支配其经济和政治命运这一事实,但这一制度确实具有某些典型的社会主义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国家(和集体)对全部生产资料在实质上的所有,这意味着任何一个阶级都不能仅仅凭借财产权就获得收入。在苏联体制中,合法的收入只来自工作。苏联体制是历史上第一个致力于建立企业非资本家所有的现代工业社会制度。
通过计划手段调节经济,是该制度中另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计划确实带来了某种经济效益,这和社会主义者的期望相符合,它们包括不再有周期性的衰退或萧条,经济增长十分迅猛(我们将在下一章对此详加探究)。由于企业之间不再有竞争,在诸如技术信息共享和管理方法共享之类的合作方面,其范围之广泛,是资本主义制度望尘莫及的。是经济计划,而不是对利润的追求,推动着生产。虽然是上级政治机关的需要决定着计划的内容,但它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为使用而生产”的形式,而不是为利润而生产的形式。
由经济计划所带来的充分就业,是该制度的另一个社会主义特征。自30年代早期之后,苏联实际上就不再有大量的失业了。相反,却全面出现了典型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在苏联体制中,不仅找工作很容易,而且一旦工作,就会有高度的保障。工人很少被解雇或开除。这不仅意味着工人有很高的个人收入保障,而且意味着一旦斯大林恐怖时代结束,工人对工作就会享有极高的非正式选择权。在名义上,企业管理者拥有巨大的权力,但在实际上,由于劳动力短缺,历来就几乎没有解雇过工人,因此管理者不得不考虑工人的要求。这导致了比资本主义企业里更小的工作强度,上级经济计划者经常抱怨说,他们没有足够的权力去迫使工人更卖力地工作。
提供给大众的公共服务范围广泛,这是苏联体制的另一个社会主义特征。它们包括免费教育(直到给予有资格的人们以高等教育)、收费极低的儿童保育、租金极低的住房、便宜的休闲度假、免费医疗、稳定的养老金等。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中,例如在瑞典和挪威,当权的各个社会民主党,虽然并未触动这些社会的资本主义基础,但也已制定了同样的给予劳动者公共福利的施政纲领。然而,在这些社会民主的福利国家中,资本家所资助的保守政党由于受到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不断要求解除或压缩社会福利。在苏联体制中,并不存在这种挑战社会福利的呼声,拟定的纲领也不会遭到削减,而这在资本主义福利国家中却是周期性的遭遇。。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党—国精英(10)
虽然我们不应该根据一种社会制度的官方意识形态及其纯粹的形式来评判它的本质,但苏联体制的官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确实起着一定的作用。由于苏维埃国家被认为是工人的国家,因此各级苏维埃都有一些不可小视的工人(和农民)代表——这一结果也有利于党对它所代表的阶级加以控制。虽然苏维埃并不握有实权,但这毕竟给工人带来了一定的地位和尊严——这一结果,正如我们将在下面看到的,曾激起了某些知识分子的怨愤。
为了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保持一致,金钱收入的分配在苏联体制中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显得更加平等,至少在斯大林时期之后是如此。一种叫做“十分位率”的全国通用的评估收入不平等的标准,把最富有家庭(约10%)的总收入,与最贫穷的家庭的总收入加以比较,从而测算出收入差距。一项由西方一流专家开展的调查显示,苏联1967年的十分位率是。这意味着最高收入家庭所得是最低收入家庭所得的倍。相比之下,美国和法国的十分位率却都是,达到苏联的三倍半之多。考虑到苏联体制中没有财产收入,这一结果并不那么令人惊奇。然而,正如下面我们将看到的,金钱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并不能反映高级官员享受特殊津贴所造成的不平等。
苏联体制的非社会主义特征
与苏联体制的社会主义特征相伴随并交织在一起的,同样还有一些重要的非社会主义特征。其中一些是中世纪封建的残余,另一些则类似于资本主义。
苏联体制最明显的非社会主义特征,是少数党—国精英垄断政治权力。斯大林时代采取的是一种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统治形式,其对全知全能领导人的崇拜,和中世纪的君主政体如出一辙。斯大林之后,政治制度演变为一种更为现代的寡头政治。即使是后斯大林时代这种更温和的政治制度,也是专制的,它无视苏联人民基本的公民权利和政治自由。苏联人民没有言论的自由,没有发表意见的自由,没有结社的自由,更谈不上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了。
党—国精英们试图全方位控制大众生活的所有细节,甚至地方社团也包括在内。苏联公民无法摆脱昔日封建农奴对其庄园主的依赖关系,甚至连迁移的自由都没有。20世纪30年代早期由强制集体化所引起的社会###,其后果就是死板的户籍制度把所有的公民都束缚在特定的城镇里。未经官方许可的外迁是被禁止的。
就像政治权力是非民主的、高度集中的一样,经济权力也是如此,即使政治制度真的民主,公民可以自由投票选举政府官员,如果经济结构没有变化,它也会与工人经济生活自主的社会主义观念相冲突。经济决策权被划分为许多级别。最重要的经济决策由中央做出,然后层层传达给下级。在该体制中,部级以下,从企业负责人到普通工人,其基本的经济角色就是执行上级命令。1917年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工人提出的管理其工厂的要求,一度得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响应,也一度成为革命的重要方面。可是在布尔什维克掌权之后,这种观念却烟消云散了,苏联企业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即个人全权管理制度,却是直接从该时代的资本主义管理手册里抄袭过来的。
不过,苏联工厂里的内部关系在形式上并非全部是资本主义的。由劳动力短缺所造成的长期稳定的工作和工人的非正式权利,促成了一种家长式的管理作风。在大型的苏联企业里,职工的队伍稳定、岗位稳定,也不能随意迁往其他地方;企业为职工们提供了食堂,为他们的子弟提供了幼儿园,为其休假提供了闲居地,甚至还分发特殊消费品,所有这些,都和家长式的封 28 来自上层的革命 建庄园毫无二致。苏联企业的负责人在很大程度上把自己看作是其企业和职工的代表和保护人——在企业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私有化之后,这一模式导致对人们期待的资本主义企业行为标准的偏离。
苏联精英们所享有的物质特权是与社会主义的平等价值观相对立的。前面所说的相对平均的金钱收入分配,并不包括精英成员们所拥有的获得消费品的特殊门路。有一些特殊商店只对精英开放,它们提供包括西方进口商品在内的优质产品。甚至还有一些特殊工厂,专门为精英们生产优质商品。特殊的建筑企业,则为精英们建筑舒适宽敞的住房。高级官员还享受特殊待遇,这包括使用豪华轿车和建在乡间的设备齐全的公家别墅。不管是特殊商店还是特殊待遇,都严格按照职位高低来确定级别。这种特权制度在改革之前官方从来没有承认过,因为它与官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明显相冲突。但是,有谁会不知道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党—国精英(11)
在苏联体制中,最好的东西不是拿来卖的。单靠有钱并不能得到它们。消费和你的地位高低、职位大小密不可分。我们可以把这种视地位和职位高于财富的制度为半封建的,但它却是现代苏联官僚机构的高效发动机。实际上,通往特权生活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往上爬。在这个精英阶梯上一旦失足,你就失去了进入特权的、舒适的生活的一切门路。
决定一种现实的社会制度是否是社会主义的,其难度主要在于如何解决社会主义中政治权力的特殊作用问题。资本主义制度能够与许多不同的国家权力形式相并存,包括美国和大不列颠的多党制民主、战后日本和意大利的一党制长期统治、战后西班牙和韩国的专制政体,以及纳粹德国的恐怖主义独裁制。在所有这些情况下,资本家阶级都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雇用工薪工人,在市场上为出售产品而竞争。
社会主义从来不认为工人是生产资料的单个所有者和支配者。资本主义所开发的技术使生产成为一种社会的而不是个人的活动。如果工人要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并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竞争和敌对状态,他们就必须通过某种群众组织来进行。因而,如果社会主义必须以公有制为基础,那么,在政治和经济制度中普遍采用的、支配公有财产的国家本质、公民权利、决策机制,就都与社会主义的定义密切联系在一起。苏联所具备的,确实有社会主义的某些重要特征,而它所缺乏的,却是最为根本的、人民对国家和经济的统治权。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人民成了消极的受动者,而不是积极的参与者。这是它最为重要的非社会主义特征。
苏联体制的专制性与它对公民许多基本权利的否认交织在一起,使得一些分析家们得出结论说,它很少是或根本就不是社会主义。这种结论根源于一种与纯粹的社会主义不相称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拥护者们也许对均是基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南非种族隔离政体和德国纳粹政体感到不舒服,但并不能据此就说,这些政体不是资本主义的。同样的,苏联体制确实有一些反面的特征,但也不能据此就否认这一制度中同时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苏联体制的社会主义成分使它成为一种与其主要的对手——现代资本主义——十分不同的制度。
党—国精英
为便于理解苏联体制的演变和终结,我们有必要对操纵该体制的党—国精英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专家们普遍同意,党—国精英在大清洗和大放逐的斯大林时代结束之后,还能够团结在一起并保持稳定。不过,要把这些精英与苏联其他人区别开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相对而言,它确实比区分2 000万苏联共产党党员之间的界限要难一些,后者在每一个车间和农村公社里都拥有大大小小的党组织。
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政治局、书记处、部长会议、中央委员会——约有几百人——一起构成了精英高层。这一高层制定国家政策,作出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决议,并有权提议变更高级领导层。然而,单靠他们来统治和管理几亿人的国家,未免显得有点势单力薄。
整个党—国精英还包括广大的官员们。在党内,它包括各部领导、中央委员会其他重要人物、共青团高层领导以及各加盟共和国、省、主要城市党委的第一书记。在政府中,它包括联邦各部门和各委员会的高级官员、最高苏维埃领导人、各加盟共和国的部级官员。它还包括武装部队和安全部门的高级官员。除了以上这些正式的政府机构之外,它还包括大型企业的最高层、贸易协会领导人和科学、教育、文化和大众媒体各主要机构的负责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精英阶层人数约有10万人,约占苏联总人口的 11 000。
组成这些精英的是些什么人?布尔什维克党的早期领导层由一些忠诚的革命者组成。可是在其掌权并变成执政党之后,它就开始吸收那些只不过是想要提高社会地位并获得声望、权利和物质特权的人,尽管其中也不乏有人受建设新社会的前景所吸引。1917年初,布尔什维克党只有万人,而到了该年底,这一人数急剧膨胀到30万,1928年是130万,1933年其总数就达到了300万。 。 想看书来
党—国精英(12)
在斯大林于30年代末发动对党—国精英的全面大清洗后,早期的“老布尔什维克”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活了下来。在残酷镇压大行其道的斯大林时期,很难想象有真正信仰社会主义观念的人,会被吸引入党并上升到党—国精英阶层。随着党—国精英阶层在战后日趋稳定,它日益变成了一个与1917年夺取政权的革命组织完全不同的实体。
要想爬到战后的精英阶层,需要许多个人条件为基础。正式教育是首须具备的,它不管是对农民出身的年轻人,还是对工人出身的年轻人,只要符合规定,通通免费。对于那些要从卑微出身爬到精英阶层的人来说,技术和工程教育是最通行的捷径。个人关系也起重要的作用。年轻人在学校和共青团里营造毕生的友谊和联系,它们能够助人步步高升。在这个等级森严的体制中,对上级的忠诚是提升所需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天分和能力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沿着经济管理之路步步高升的事业方面。最后,要提升,就得牢记和紧跟官方路线,即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官员们应该无私无怨地为人民服务等。虽然确实有人真的相信官方路线,但大多数人口是心非,他们相信,只要在适当的场合高呼几声,就万事大吉。
任何由10万人构成的团体,都参差不齐、良莠混杂。不过,苏联体制确实希望为其精英成员选择并培养一定的个性特征。在其战后的稳定时期,苏联体制造就了一个其大多数成员教育良好、雄心勃勃、讲求实用、机会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统治集团。
苏联精英成员的上述特征,听起来像是对任何现代社会制度中的统治集团的描述。然而,在某些方面,苏联精英的情况和古今其他社会制度中的统治集团是不同的。纵观整个历史,在各种类型的社会制度中,统治集团往往都由财产所有者所构成。在具体的社会制度中,占有各种最有价值的财
一个现代人,来到了古代,哇噻,美女如云呀,一个一个都要到手,战争阴谋铁血一揽众美,逍遥自来快乐似神仙本书集铁血与情感于一身为三国类中佳品。...
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
两年前,僵尸面瘫男左莫被无空山掌门捡回了门派,失去记忆的他过着忙碌却充实的生活,一心想要赚晶石,一直在灵植上下苦功,终于如愿成为灵植夫,从不受待见的外门弟子跻身成为炙手可热的内门弟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左...
神墓动画第二季,8月10日起每周六1000,优酷全网独播一个死去万载岁月的平凡青年从远古神墓中复活而出...
赵敏的娇蛮狐媚周芷若的举止优雅小昭的温柔体贴不悔的秀丽美艳蛛儿的任性刁蛮 一梦醒来,该是倚天屠龙的另一个新主角上场了...
前世孤苦一生,今世重生成兽,为何上天总是这样的捉弄!为何上天总是那样的不公!他不服,不服那命运的不公。自创妖修之法,将魔狮一族发展成为能够抗衡巨龙的麒麟一族,成就一代麒麟圣祖的威名。...